图片由建德提供
有了它们的永远存在,方有了武大的永远美丽,方有了武大的无可替代。
滨湖的大学
文/方方
一
我写的这座滨临湖边的大学当然是武汉大学。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
谈到武汉大学的风景,我想,无论如何,应该从叶雅各这个人写起。他虽然不是武汉大学最重要的人物,但却是确定校址的关键人物,否则武汉大学的美景无从谈起。
叶雅各是广东番禹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作家方方作家。湖北作协原主席
方方日记前期还是可以看的,后期和火速在欧美出版,大家都知道,看中国好戏,现在看看欧美,真是笑话
读了这段好想哭,亲历了疫情历历在目
不需要刻意放大其中的某些句子。 通篇可以感受到缺口罩的事件,而作为被封城的市民,我在城里连口罩都买不到,或者看到有人还发国难财,囤积居奇。作为市井市民,难道抱怨一下,肯定是不缺的,就是有些人有口罩,故意卖这么贵,想想就来气。这样的抱怨都不可以吗?
以前有一句网络语叫“你行你来”!看了两篇我就发现这不是纯粹的日记。你认为中国官员能力差,那西方应对疫情怎么评判?简直从上到下都是低能或无能啦!
今年武汉的冬天比去年冷些,请先生保重身体。等着看到先生更多的文章。
方方老师,加油
日记写“口罩并不缺货,缺的只是怎么才能到市民的手上”抨击这句话的网友很多,但是我的理解不一样,口罩如果按需分配,其实确实是不缺货的,但是因为有消息渠道的人更早意识到危机,于是提前疯狂抢购囤货,才导致普通市民想买口罩市面上却没有口罩可卖。大厂商生产出了口罩,也肯定是先满足医院及政府的需求。外地有亲戚朋友有口罩可以寄回武汉,但是快递进不了城,导致有口罩却无法收到。这些难道不是事实吗?
做错了事情之后要追究责任并反思防止下次再犯错这是常识。 中国面对疫情时高效有力的措施是人民群众牺牲了一段时间的行动自由为代价的,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 一件事发生后,有人找出光明面去歌颂这很正常,有人看见不公的一面去批评也很正常。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发出,而不是只有所谓“正确的集体记忆”。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一段有感情的文字!
那您真是先知,同为(也许,毕竟不知道您是不是)宜昌人,我竟然一点儿都不知道这些消息,真是白在宜昌长大了。
通融…想什么呢…规则的重要性还需要说嘛,要通融本来就是错误的想法吧?规则或许会有疏漏,但是并非因为规则疏漏而因规则硬性规定有通融要求的话,还是先站在大局角度考虑一下吧。
您从哪看出是捏造事实了
支持
中国的良知,致敬!
为什么会相信“口罩并不缺货”呢,全国人民都买口罩,国内的口罩产能短时根本反应不过来,所以不仅是物流的问题,口罩厂也没口罩